古代休妻太常见,孔子家四代人都休过妻子,理由更是让人膛目结舌
来源:个人图书馆-朗玛峰     时间:2023-07-09 15:42:40

《周易.系辞上》上有说:“天尊地卑,乾坤定矣,卑高以陈,贵贱位矣......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。”汉班昭《女诫.夫妇》上也有说:“夫有再娶之义,妇夫二适之父,故曰夫者天也;天固不可逃,夫固不可违也......故事夫如妻天,与孝子事父、忠臣事君同也。”《列子.天瑞》上说道:“男女之别,男尊女卑。”

孔子语录中只有一句关于女子的,那就是“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”。

孔子跟他的夫人亓官氏的婚姻并不幸福,因为,在他周游列国的十几年时间里,他都没有回过家,也没有顾及夫人的感受。夫人临死前,孔子才匆匆赶回家看望她。所以,孔子有休妻的经历,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,甚至,连他的儿子、孙子都有过这样的经历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那么,这是怎么回事呢?

古代本来就是“男尊女卑”的社会,男子休妻也是比较正常的事情,甚至,可以说是冠冕堂皇的事情。当时的礼法规定了“七出其妻”,就是说,男子在七种情况下可以将妻子休掉。《大戴礼》中有这样的记录,这里所说的七种情况是:“不顺父母,为其逆德也;无子,为其绝世也;淫,为其乱族也;妒,为其乱家也;有恶疾,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;口多言,为其离亲也;窃盗,为其反义也”。

难道就连孔圣人这样的人,也会经不起诱惑而加入休妻的行列?

历史上,孔子休过妻,而且,他的儿子孔鯉也休过妻,孙子子思也休过妻,这就是后世常常提到的“孔氏三世出妻”。有意思的是,为了顾全孔圣人的颜面,《孔子家语》中将“三世出妻”的第一世放在孔子的父亲身上,饶过了孔子。这事处理的并不好,因为,他们把孔子的父亲都牵扯进来了,硬是把“三世出妻”改成了“四世出妻”。这不是将孔氏家族的休妻历史又拉长了吗?

那么,孔子的父亲为何要休妻?

《史记》中没有提到这个问题,只是说“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,祷于尼丘得孔子”。叔梁纥和颜氏的年龄相差很大,他们的结合又不符合那时候的礼仪,因此,可以判定,孔子的生母颜氏必然不是叔梁纥的原配,即我们常说的“糟糠之妻”。

那么,叔梁纥的原配是谁?

《孔子家语》记载:叔梁纥有休妻的记录,伯鱼也有休妻的记录,子思也要休妻的记录,即:孔子三代人都有休妻记录。这些伪书并不一定都是虚构的,正常来讲,后世为了维护孔圣人的名声而污蔑他的老父亲,这也是不合适的。按照这种说法,书籍中除了没有讲孔子休妻的事情外,其它的事情应该都是真实的,这与司马迁所记载的史实比较接近。

叔梁纥休掉自己的妻子,这个事情发生在“野合”前面还是后面,我们并不清楚。孔子十九岁就娶了夫人亓官氏,后来夫人生下了孔鯉。再后来,他就将妻子给休了。《礼记》记载,伯鱼的生母过世后,伯鱼非常伤心,就算丧礼举办过了,他还是非常痛苦。孔子听到哭声,询问旁人是谁的哭声,得到的答案是自己的儿子还在哭啼。孔子说,这就有些过头了,还将伯鱼说了一顿,伯鱼这才停止了哭声。

按照古代的礼法,被休的女子,儿女是不应该前来参加丧礼的,这就是古人常说的“为父后者,为出母无服”。孔鯉因为过度悲伤,多哭了一阵子,就被孔子给说了一顿。这也可以看出孔子对这个妻子没有什么感情了。孔子是否休过妻,后世有人极力为他辩解,毕竟,圣人休妻是不光彩的事。朱熹在自己的著作《四书集注》中肯定了这个说法,里面提到:“伯鱼乃夫子为后之子,则于礼无服,期而无哭矣”。

朱熹说的有道理,孔子既然这么遵守礼法,那么,按照礼法来休妻又有什么不对劲吗?并没有!

相传,孔子是以“口多言”作为休妻的理由,这个理由可能是莫须有的,但是,孔子的做法并没有错。孔鯉的生母被父亲给休了,孔鯉自己也休了儿子子思的母亲,他休妻的理由也在“七出”里面。子思是《中庸》的作者,也是孔子的孙子,相比于长辈们的做法,他的方式更加绝情。

他的妻子过世,他不让儿子去吊丧。《礼记》里面有关于这件事情的描述:“子上之母,死而不丧。门人问诸子思曰:“昔者子之先君子丧出母乎?”曰:“然。”“子之不使白也丧之,何也”。子思说过:“昔者吾先君子无所失道。道隆则从而隆,道污则从而污,伋则能安?为伋也妻者,是为白也母。不为伋也妻者,是不为白也母,故孔氏之不丧出母,自子思始也”。

子思的意思是:儿子子上不用给他的生母守孝,因为,他的母亲已经被休掉,也就不再是他的母亲了。

其实,仔细想想,休妻的家族又不是只有孔子一家。这个事情曾子也做过,他因为妻子没有把东西煮熟,然后,就将她给休掉了,这个理由确实很独特。孟子也想休妻,但是,却被孟母拦下来了,这个事情,也曾被郭沫若记录到小品《孟夫人出妻》里面了。

参考资料:

【《史记》、《大戴礼记》、《孔子家语》、《四书集注》、《孟夫人出妻》】

标签: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